近日,温州召开深化企业减负降本改革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实施意见》即减负降本“45条”,已于日前出台。
经初步测算,45条政策预计能为企业减负超过200亿元;加上2019年减负政策延续条款以及今年4月出台的“温22条”,今年我市共计可为企业减负300亿元左右。
贯彻省级政策聚焦难点痛点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出台减负降本“45条”,是回应企业对减负降本要求的新举措。疫情影响下,原材料、海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负担过重、成本过高成了影响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随着去年疫情期间出台的部分惠企减负政策到期,广大企业迫切希望政府继续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企减负增效。
对此,早在5月份,我市就聚焦企业用工、物流、原材料等综合成本持续上涨问题,谋划“降本增效十条措施”,作为新一轮减负政策的政策储备。自7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减负降本若干意见后,在全面贯彻落实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政策储备,提出我市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实施意见》。
减负降本“45条”包括贯彻落实省级减负降本政策和我市细化措施及新增政策两部分内容。其中,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即“两减四降”政策,包括减免税收、减免政府性基金、降用工成本、降物流成本、降融资成本、降其他成本等政策。
创新“自选动作”加大减负力度
在做好落实国家、省有关减负政策的“规定动作”外,我市还结合具体实际,创新一系列“自选动作”,加大减负力度。
增加相关减负政策,助企更有力。比如在用能方面,我市将非居民管道用气最高限价下调至2.96元/方,比去年最高限价时降低了0.5元/方,预计能为企业减负2700万元;对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首次获得用水的非居民客户,推行“零投资”服务,免除外线接入工程投资费用以及与外线接入工程相关的查勘设计、行政许可、路面开挖修复、施工等环节产生的费用,可为企业减负1000万元以上。
比如针对不少出口型企业反映的国际物流运力紧张问题,我市制定了强化外贸箱源保障的政策,设立2200万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调拨外贸空箱,落实“绿色直通车”保障机制。为降低外贸不确定性风险,通过与中信保对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额度和覆盖面,今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增加10亿元以上,预计能覆盖37.4亿美元的企业保险保额。
与此同时,在省政策的基础上补齐政策细则。比如在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方面,明确我市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对象,提出推进小微企业园整体打包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等具体措施,落实好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惠企措施,能够为企业减负3.5亿元。
比如在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方面,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扩大业务规模,并将平均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狠抓政策落地夯实发展信心
为实体经济减负降本,是有效缓解实体企业困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我市从税收、社保、非税收入、地方收费、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狠抓落实,连续出台减负政策,成效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市为企业减负超900亿元。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82.2元,低于全省平均82.9元。在2020年全省改革获得感评估中,温州减负降本获得感居全省第1位。今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影响,“高进低出”价格剪刀差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我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上升0.5元,但仍低于宁波、嘉兴、绍兴等地。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实打实地享受到了实惠。去年,仅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享优惠这一项,公司就省下了600万元。昨天,拿到新鲜出炉的减负降本“45条”,该公司财税科总监蔡小红立马算起了新“账单”,她指着“延续并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告诉记者:“按这个新政策,今年我们预计可以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00万元,将来研发投入更有积极性了。”
好政策还需强落实。接下来,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将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措施,明确兑现流程,确保各项政策第一时间落实落细落地。市“两个健康”办、市减负办将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通过“帮企云”平台实时接收企业反馈的问题线索。